美籍华人学者裴敏欣公开宣称:“俄罗斯如果在乌克兰打赢,中国会成为最大的输家正规炒股配资,将要面临永久性的战略损失”。
这番话让不少人感到困惑,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始终坚持中立立场,既没选边站,也没直接参与,怎么就成了“输家”?裴敏欣为何要抛出这样的论调?
裴敏欣1957年出生在上海,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,早年他在上海接受教育,1977年考入上海外语学院,当时能考上这样的学校,前途本应一片光明。
但他毕业后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——移民美国,在美国,他一步步成为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的政府学教授,还担任了《中国领导力观察》主编。
然而,在美国的生活并没有让他保持客观公正,反而渐渐走上了抹黑祖国的道路。
他总在文章里说“美国的月亮更圆”,把美国的制度捧上神坛,却对中国的发展成就视而不见,甚至刻意贬低。
这种数典忘祖的行为,早就引起了不少了解他背景的人的愤怒,而这次关于俄乌冲突的言论,更是让他的动机暴露无遗。
俄乌冲突爆发后,中国一直明确表示保持中立,始终站在劝和促谈的立场上。
可裴敏欣却无视这一事实,公然在文章中宣称中国“输了”,还说这种损失是“永久性的”。
在此之前,美国彭博社等西方媒体就发表过类似评论,称“俄罗斯可能在乌克兰获胜,中国不可能”。
这些西方媒体的目的很明显,就是想通过这种言论离间中俄关系,阻碍中国的发展步伐。
而裴敏欣作为华人,不仅不揭穿这种阴谋,反而跟着西方媒体的调子煽风点火,言辞比西方媒体还要激烈。
他在文章里说,随着乌克兰军队的失败,普京的地位会空前提升“俄罗斯打赢后,中国的地缘政治形势会比冲突前更糟”。
他还宣称,“无论中国从普京的战争中得到什么好处,都将是暂时的,战略损失会是永久性的”。
这番话听起来耸人听闻,但只要稍微分析一下,就会发现漏洞百出。
首先,中俄关系的基础是共同利益,而不是俄乌冲突的结果。俄乌冲突持续两年多,俄罗斯与美西方国家的矛盾越来越深。
面对美西方国家的全面制裁,俄罗斯必然要寻找新的合作伙伴,而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无疑是最现实的选择。
2023年,中俄贸易额已经达到2401亿美元,创下历史新高,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、原油、钾肥等物资大幅增加。
其中,钾肥进口量同比增长了25%,这对保障中国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除了经济领域,中俄在军事领域的合作也在深化,2024年7月,中俄两国在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联合军事演习。
这次演习展示了两国军队的协同作战能力,也向外界传递了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稳固的信号。
在外交层面,中国高层还会见了俄罗斯副总理特鲁特涅夫,共同商讨远东开发合作事宜,双方对未来充满期待。
这些事实都说明,中俄关系只会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而稳步提升,而不是像裴敏欣说的那样“变得更糟”。
其次,俄罗斯根本没有能力“威胁中国”,现在,俄罗斯的大部分军事力量都被牵制在乌克兰战场上。
它需要集中精力应对前线战事,根本没有多余的力量对中国构成威胁,相反,由于西方的制裁,俄罗斯对中国的依赖会越来越深。
裴敏欣还把话题引到中欧关系上,声称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最大损失在欧洲。
他说,战争爆发前,欧洲在中美之间保持中立是可行的,因为中欧之间没有安全矛盾。
但战争爆发后,中国“站在了俄罗斯一边”,导致欧洲对中国的态度从“中立转向敌对”,“中国现在要同时应对美国和欧洲,在GDP上处于劣势”。
中欧电动车合作
这种说法完全不符合事实,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始终保持中立,从来没有“站在俄罗斯一边”。
中俄之间的贸易往来都是正常的民间贸易,所谓“中国支持俄罗斯军事行动”的说法毫无根据。
如果中国真的支持俄罗斯的军事行动,俄军就不会面临炮弹短缺和装备匮乏的问题,乌军面对的也会是一支全面武装中式装备的信息化军队。
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,这足以说明“援俄”论调是站不住脚的。
而且,中欧关系并没有因为俄乌冲突而破裂,2023年,中欧贸易额仍然达到8473亿美元,双方的经济往来依然密切。
在科技领域,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,推动了双方在5G技术、人工智能和新能源领域的合作。
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时就明确表示,应该通过合作应对全球挑战,而不是排斥彼此的技术和产品。
在环保领域,中欧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,共同应对气候变化,中国的清洁能源技术和欧洲的环保理念相结合,为全球环保事业做贡献。
这些都说明,中欧关系虽然面临一些挑战,但合作仍然是主流,裴敏欣说“欧洲对中国转向敌对”,完全是在夸大其词。
更讽刺的是,裴敏欣刻意隐瞒了一个事实:西方自己并没有停止与俄罗斯的贸易往来。
2023年,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液化天然气达到440亿立方米,占俄罗斯天然气出口总量的18%。
德国、意大利等国家还在与俄罗斯保持化工、机械领域的合作,这些事实被裴敏欣选择性忽略,充分暴露了他言论的虚伪性。
除了俄乌冲突,他曾污蔑中国已经步入“去工业化”阶段,经济发展“见顶”。
他还以“专家”的姿态“建议”中国改变经济政策,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“教师爷”模样。
这些言论都是对中国发展的恶意抹黑,中国经济在2023年总量已经突破126万亿元,仍然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。
在工业领域,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不断提高,怎么可能“去工业化”?
裴敏欣的这些言论,本质上是在附和西方的“主流意识”,西方世界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一直避重就轻。
他们闭口不谈北约东扩是引发冲突的重要原因,也不提《明斯克协议》被用作乌克兰备战的掩护。
他们把所有责任都推到俄罗斯身上,大肆宣扬“俄罗斯侵略论”,却对自己的行为避而不谈。
裴敏欣跟着西方的调子走,就是想通过制造虚假舆论恐吓中国,迫使中国站到西方一边。
但中国早已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大国,不会被这些言论左右,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坚持中立立场,同时与俄乌双方保持着务实合作。
对乌克兰,中国不仅没有停止贸易往来,还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。2024年第一季度,乌克兰从中国进口了4300多辆汽车。
中国企业还参与了乌克兰的电网修复工程,帮助当地居民恢复正常生活,这些行动都体现了中国推动和平的诚意。
中俄之间的合作也是正常的国家交往,不针对第三方,2024年6月,中俄还在反恐、网络安全领域签署了《联合行动协议》。
双方开展了跨境联合反恐演习,建立了能源运输通道安全保障机制。这些合作都是为了应对共同的安全威胁。
事实胜于雄辩,裴敏欣的言论虽然在西方媒体上有一定市场,但根本经不起事实的检验。
他试图通过抹黑中国换取个人利益,这种数典忘祖的行为最终只会被人们唾弃。
在当今的国际舞台上,大国博弈的核心是综合国力的竞争。只要中国不断提升自身实力,就能够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站稳脚跟。
中国会继续推动经济发展、科技进步和国防建设,用实力保障自己的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。
裴敏欣所谓“中国输了”的论调,不过是西方舆论战的一种手段,他们害怕中国的发展壮大,害怕中国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发展道路。
但历史的潮流不会因为少数人的抹黑而改变,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,积极参与全球治理。
无论是推动中俄合作、维护中欧关系,还是帮助乌克兰重建,中国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贡献。
这些实际行动,比任何抹黑言论都更有说服力。裴敏欣的谎言终究会被揭穿正规炒股配资,而中国的发展脚步也不会停歇。
宏赢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